|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上海掘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大区间可逆高..., 高温摩磨擦消色墨水, 白色不可逆热..., 高温消色车线..., 永不褪...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供应产品 » 黑色中性墨水,速干,超细,颜料型
黑色中性墨水,速干,超细,颜料型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产品: 浏览次数:239黑色中性墨水,速干,超细,颜料型 
单价: 面议
最小起订量: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7-09-03 23:00
  询价
详细信息

“黑色中性墨水,速干,超细,颜料型”参数说明

是否有现货: 用途: 绘画书写
类型: 颜料墨水 颜色: 黑色
型号: sj-black 规格: 黑色 速干 颜料型 粒径小于50nm
商标: 掘色 包装: 桶装
桶: 25Kg 产量: 999999999

“黑色中性墨水,速干,超细,颜料型”详细介绍

速干中性墨水
中国制笔,掘色让您久等了
   由掘色科技自主研发的颜料型速干中性墨水,经多年努力研发,终于突破技术瓶颈,采用国际领先的负离子接技术,使颜料粒径在小于50nm时依旧稳定、无凝聚。出墨流更畅,干燥更迅速,行业内的速干要求在十秒之内,而由掘色科技自主研发的颜料型中性墨水只需两秒,堪称秒干。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速干中性墨水均为染料型墨水,由于染料本身的缺陷,因而不防水,不耐晒。掘色科技自主研发的颜料型速干中性墨水不仅具备传统染料型墨水出墨流畅,色彩鲜艳的优势,同时也具备颜料型墨水稳定、防水耐晒的优势利于文字的长期存储传统中性墨水碳墨粒径在200-500nm之间才能保持其良好的稳定性能,而由掘色科技自主研发的颜料型速干中性墨水粒径小于50nm仍可以保持其良好的稳定性,在全针笔头下出墨流畅,无任何问题,普通中性墨水的脱测试均在一天之内,而我公司研发的颜料型中性墨水在脱帽测试中十天之内无滴墨现象,粘稠度极佳。
   从传统的油性圆珠笔墨水和水性圆珠笔墨水传统中性墨水,再从传统中性墨水到速干中性墨水,纵观制笔业的发展,速干中性墨水将取代传统中性墨水,当市面的染料型速干中性墨水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在不久之后将替代传统的中性墨水,而染料型速干中性墨水由于自身缺陷也将会逐步淘汰,而由掘色科技自主研发的颜料型速干中性墨水将站在速干中性墨水的制高点,引领制笔业的发展,开启书写工具的新时代
中性墨水的起源和优势
   1984 年,一款名为“Ballsign” 的产品被日本的  SAKURA  株式会社开发成功并推出市场,1988 年,日本的另一家公司Pentel 株式会社开发的“Hybrid”产品上市,中性笔由此而宣告诞生 。中性墨水圆珠笔特性介于油性与水性圆珠笔之间,它的书写原理和笔头结构与传统的油性圆珠笔大同小异,但又采用水基墨水,这就对墨水本身的特性提出一定要求,如水性分散剂的选择、触变体系的形成等,因此中性墨水制备技术含量较高,研发难度较大。中性墨水是指墨水的表观粘度介于油性墨水(1000-2000mPa·s )与水性墨水(≤20mPa·s )之间 ,以颜料或染料(黑色、红、蓝色为主)为着色剂,墨水既有油性墨水的润滑性又有水性墨水的书写舒畅性,同时与传统的染料性墨水相比,具有优异的耐光、耐水、耐温和化学稳定性,墨迹收敛坚牢,可做永久保存,满足档案记录要求 。
   我国是世界制笔大国,但仍非制笔强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我国制笔行业内共有企业3000 余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 万,但以年销售额为 1 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年销售额超过 1 亿元的企业有 15家,其中超过10 亿元的企业只有3 家;2 )高端产品市场主要被国外公司占有。从国内销售市场来看,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约为73%,且主要为普及型产品;3 )缺乏核心技术支撑,迄今制笔行业所用墨水、笔头等基础原材料以及笔头制造加工等精密设备仍主要依赖进口。国内笔类产品的制造主要集中在产品配件的注塑、产品组装等产业链的低端。行业墨水产品年进口约1 亿美元,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国制笔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的发展。    目前,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传统钢笔用墨水、低档记号类笔用墨水、油性圆珠笔油墨等产品的自主生产,但中性笔墨水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墨水进口额占笔类产品的73%左右)。核心技术的匮乏使我国制笔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欧、美、日等国。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圆珠笔墨水生产技术,形成对国内高端笔类产品制造的技术支撑势在必行。  
   中性笔的发明虽基于圆珠笔结构和技术的扩展,但因采用完全不同于油性染料型的具有水性触变增稠体系颜料型中性墨水,其书写原理、墨水性能、笔头结构、原材选择、加工精度、工艺过程等与油性圆珠笔书写系统要求截然不同,书写系统主部分之间复配的交互关系更为精细、复杂、难于控制,使得中性笔产品的关键部件、材料生产和开发工作需具有较高的科技能力和相应的工业基础条件,同时国内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涉足较少,理论探索和技术研发主要是由生产企业完成,导致国内中性墨水技术发展缓慢。
由于国内对增稠体系的研发力度不够,调制的中性墨水粘度和触变性不能够很好的结合,从而影响了中性墨水的品质。
询价单
0条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