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太阳门,让德州大步跨入新能源时代。人们不会忘记,2005年9月16日,在德州市第九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中国太阳能学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联合命名德州为“中国太阳城”。
从此,德州就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中国太阳城。
2011年7月17日,德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春福会见来德州市考察的蒙古国政府总理首席顾问道勒格尔一行。道勒格尔表示,德州新能源产业实力雄厚,尤其是在太阳能光热利用方面拥有较大优势,对与德州的合作充满信心,将积极寻找双方契合点,加快实现合作。
“来德州寻求合作的国外考察团越来越多。正是因为德州的光热利用、光伏、风电设备制造、地源热泵等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才引来了无数国外奇特的目光。”徐春福自豪地说。
自2010年,德州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来自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大会。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德州市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而且更为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搭建起一个新的平台,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
徐春福告诉记者,从第四届太阳城大会成功举办后,前来德州参观考察的欧美、非洲以及国内的重要客商已达200多人。他们不仅带来了各国各地太阳能发展的信息,更带来了大批的订单。
德州太阳能产业及应用特色鲜明,已拥有世界首个太阳能顶级科研机构国际太阳能技术科学院,拥有太阳能专利600多项。如今,“太阳谷”成为引领太阳能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强大引擎,德州更以“中国太阳城”饮誉全球。
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德州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聚集效应,从而带动了生物质能、风电装备制造、热泵应用、节能环保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
抓住特色优势,配置产业群体,不仅促进了企业聚集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为企业集群通过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一批批企业前来“淘金掘宝”,有效促进了企业聚集发展。
记者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的新能源产业园区看到,有4家企业已落户,有15家企业拟落户该园区,总投资达273亿元。其中,金特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地源热泵节能空调生产、德邻节能环保公司交通航天通信热管生产和博宇日产40万千伏安时动力锂电池项目准备开工。而总投资10亿元的中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已经建成,总投资1.8亿多元的中节能1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也实现并网发电。
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刘长青向记者介绍说,到2013年,全市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将完成投资515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100亿元以上。将重点推动建设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50家以上,其中销售过50亿元企业8家以上。争取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新增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家。加快研发10~15项国际先进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制造技术。推进20个关键技术产业化生产。
主打新能源产业
“太阳城”的城市品牌,已然叫响全球。
在德州,市区新建建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与施工推广应用率达到100%,村镇住宅小区太阳能利用率达到50%。这里有着国家级节能建筑小区、世界最长的太阳能光电照明景观大道、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热研发制造及光伏终端研发生产基地、世界最博大精深的太阳能博物科技馆、世界首条太阳能热水器自动化生产线。
德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德州市新能源开发量将达到35.13万吨标煤,新能源消费在德州市城区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7.8%。把德州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太阳城”和“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是德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
如今,构建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10+3”现代产业体系,已上升为德州市的战略决策。重点推动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壮大风力发电、地源热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规模,并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积极探索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地源热泵采暖等各类新能源技术在供电、用热、供暖和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城市用能中的比重,建成全国知名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基地和太阳能利用样板示范园区,成为国内重要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太阳能产业,正日益成为德州的支柱产业。显而易见,得益于产业集群的强力支撑,德州已经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随着“中国太阳城”战略的不断深化,相信未来德州的成长空间将更大、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