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线广泛应用于电机、电力设备、电气设备、家用电器、电子、通讯和交通等领域,直接服务对象是变压器、电抗器、继电器、电机电器等产品。
我国电磁线行业起步较晚,但市场空间较大,人工成本较低,从而使电磁线生产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厂家在这一阶段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发取得技术突破,逐步拉近了与先进工业国家的技术差距。受大规模电网建设、机电行业、以家电为主导的新兴行业和以电子信息为主体的高科技行业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联合拉动,国内电磁线行业持续高速发展。我国近年电磁线市场容量及预测见下表。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和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世界加工基地地位的确立,中国电磁线更是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我国1990年的电磁线产量仅占全球总产量的6.25%,2000年提高到15.37%,2005年提高到接近30.00%,2008年已超过全球总产量的40.00%。依据现阶段的发展势头,预计2013年中国电磁线产量将占全球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电磁线产销大国。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电磁线生产、销售、使用第一大国和出口基地。但是目前,电磁线厂商数量多、规模小。目前我国可统计的各类电磁线生产企业已超过7,000家,行业集中度偏低,即使是行业内龙头企业占整个市场的比例也比较低,规模经济较差。生产电磁线产品主要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如下:
1、铜陵精达:2010年,特种电磁线产品产量120,933吨、销量118,467吨,预计2011年公司电磁线产量为130,200吨,2010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6.20%。
2、冠城大通:2010年公司漆包线业务产量6.46万吨,实现销售量6.62万吨,产品市场占有率为3.46%。3、蓉胜超微,2010年公司本部两大类微细漆包线产品(常规线和自粘线)的全年产销量历史性地突破万吨,产品市场占有率约为0.53%。
4、经纬电材2010年电磁线业务市场占有率约为0.50%。
同时,跨国电磁线企业纷纷抢摊中国市场,投资建厂,加剧了国内电磁线市场的竞争。国内电磁线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性行业,生产漆包线厂家多达数千家,但是具有竞争力的“特种电磁线”企业不超过十家,数量多规模小、技术门槛低、行业发展不均衡是目前电磁线行业的主要特征。全行业产品低端供过于求,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结构水平有待提高。
广东、浙江、江苏是我国电磁线生产企业最为集中的三个省份,此三省份总数量超过了全国总数的50%。除此三个省份外,上海、河北、山东、辽宁省电磁线企业数量也比较多。
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电磁线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着较为先进的研发和技术水平,行业内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日本、西欧等国,已经形成了几家较大的跨国电磁线企业有序竞争的市场。此外,伴随着制造降低制造成本,跨国电磁线企业纷纷抢摊中国市场,投资建厂,加剧了国内电磁线市场的竞争。
电磁线行业竞争已经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了销售领域,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从较无序的同质化粗放式竞争转向以技术优势和特色为主导的品牌竞争,而竞争的升级必然伴随着产业的调整。中国线缆产业已经进入转型期,产能过剩,线缆市场竞争加剧,品牌竞争;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将是未来电磁线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
就技术发展角度讲,20世纪80年代是电磁线技术发展一个分水岭,在此前,国际电磁线技术和生产多以漆包线为主,随后,伴随着电磁线应用领域的拓展以及技术要求的提高,国外电磁线产品的发展逐步发展转向为以漆包线为主导的电磁线产品的发展已从研制开发耐热性更高的新品种转向产品结构和涂层结构的创新,以达到提高线的性能水平及开发新的功能和改善加工特性的目的,从而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特种电磁线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在新近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尽管电线、电缆制造项目仍为限制类产品,但用于新能源、信息产业、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特种电线电缆除外。由此特种电线电缆的发展仍然是国家认可的发展方向之一,如高压、超高压、特高压变压器电磁线等,包括:耐高压抗电晕(防止高压脉冲电晕击穿绝缘层)、自润滑耐摩擦(绝缘层表面强度高、光滑度高,静摩擦系数μ<0.04,防止绝缘层破损、方便缠绕组装)、高槽满率(提高换位导线的空间利用率,控制变压器尺寸和重量)、自粘性(加热后绝缘层能相互粘合,固定线圈绕组)。但目前国内厂商尚无法很好上述市场需求。
从绝缘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电磁线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电机的绝缘系统可分为四大组成部分:电磁线、绝缘带、绝缘漆、引接线,电磁线作为绝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其他绝缘材料相互兼容,适应电机尤其是大中型高压电机绝缘系统发展趋势,电磁线产品的发展适应电机绝缘系统化发展的需要。如具有适用于特殊场合使用的绝缘结构及特性的产品,包括中、高频绕组线,聚乙烯绝缘尼龙护套潜水电机绕组等。电磁线系统化发展,和整体电机等的绝缘系统匹配,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兼容性和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