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距今已有1万年以上的历史。亚麻是纯天然纤维,由于其具有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显著特点,越来越被人类所重视。亚麻也是油料作物,亚麻油含多量不饱和脂肪酸,故用来预防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亚麻-简介
亚麻亚麻是古老的韧皮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亚麻起源于近东、地中海沿岸。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瑞士湖栖居民和古代埃及人,已经栽培亚麻并用其纤维纺织衣料,埃及各地的“木乃伊”也是用亚麻布包盖的。油用型亚麻又叫做胡麻。胡麻在我国至少有1000年栽培历史。纤维型亚麻是1906年从日本引入的。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亚麻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细度好、导电弱、吸水散水快、膨胀率大等特点,可纺高支纱,制高级衣料。
亚麻-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亚麻
拉丁学名:Linum usitatissimum
别称:胡麻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属:亚麻属
分布区域:内蒙各地普遍栽培
亚麻-产地分布
亚麻科(Linaceae)亚麻属一年生草本。古老的韧皮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
亚麻原产地说法不一,多认为在中亚细亚,也有认为是中国。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埃及已栽种亚麻,并用其纤维织布;从埃及古墓中出土的木乃伊就是用亚麻布包裹的。中国远在公元前 200多年已有关于油用亚麻的记载。纤维用亚麻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1985年世界栽培面积134.2万公顷,纤维总产量71.1万吨。其中苏联约占58%;其次是波兰、法国、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荷兰等。中国1985年栽培面积 6.5万公顷,纤维总产量7.1万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油用亚麻又称胡麻,70年代末世界栽培面积678.7万公顷,种子产量340多万吨。以印度、苏联为主,加拿大、阿根廷等次之。中国历年种植面积约为60万公顷,种子产量约为25~30万吨,主要产区是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新疆等地。[1]
亚麻-形态和类型
亚麻茎直立,高30~120厘米,上部有分枝。叶互生,无叶柄,全缘,茎下部叶片匙形,中部叶纺锤形,上部叶披针形。聚伞花序顶生,花漏斗或碟形,有蓝、紫、白或粉红色。花萼、花瓣、雌蕊和雄蕊各5枚,柱头5裂。蒴果球状,顶端稍尖,直径0.5~1厘米。种子扁卵形,前端鸟嘴状,表面平滑,有光泽,黄褐色或白色。
各国划分亚麻类型的标准不同。中国将栽培种划分为3个类型:①纤维用亚麻。株高60~120厘米,茎杆细、直立,基部很少分枝,上部有少数分枝,花序较小,单株蒴果数少,种子小,千粒重3.8~4.5克。工艺长度(自子叶痕至第一分枝处的长度)最长。生育期70~80天。品种有黑亚3号、黑亚4号等。②油用亚麻。株高30~60厘米,茎杆粗壮,茎基部分枝多,梢部分枝更多,花序较大,单株蒴果数多,种子分大粒和小粒两种,千粒重3~5克为小粒,8~10克为大粒。生育期90~120天。品种有二大桃胡麻、尚义大桃等。③油纤两用亚麻。茎杆粗细、高度介于纤维用与油用亚麻之间,茎基有少量分枝,梢部分枝多,单株蒴果数也多,生育期85~110天。品种有雁杂10号、晋亚2号等(见图)。
亚麻-栽培
亚麻纤维亚麻适宜温和凉爽、湿润的气候。纤维用亚麻要求生育期间气温变化不剧烈,昼夜温差小。出苗到开花雨量多,且分布均匀,日照较弱。开花到成熟阶段雨量较少而光照充足,有利于麻茎的营养生长和纤维发育。油用亚麻要求生育期间光照强有利分枝,增加蒴果和促进早熟,提高种子产量。
纤维用亚麻宜选用大豆、玉米或小麦为前茬。中国东北地区一般在前作收获后进行早秋耕,再于早春翻耙整地后,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播种机播种,行距7.5厘米。播前施足基肥,每亩播种量6.5~7.5千克,保证成苗80~100万株。当蒴果有1/3变黄褐色、茎开始变黄绿、1/3叶片已脱落时,达到工艺成熟期,是收获纤维适期。在甘肃、内蒙古一带,油用亚麻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宽幅播种机播种。行距22~26厘米,施足基肥,每亩播种量3~4千克,保证成苗25~30万株。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收获脱粒。
亚麻的主要病害为亚麻锈病。病株现蕾后,多于茎下部出现凸起的黄色圆形斑点,影响纤维品质。亚麻炭疽病为害子叶和茎,茎部病斑呈褐色、梭形,向内凹陷,后期为灰褐色,表皮开裂。害虫有亚麻夜蛾、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