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在对《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进行解读时指出,今后,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是进入引领提升阶段,实现信息运作拉动实物运作,物流服务反应及时,并能够提供按需、按时服务。
推进重点行业物流信息化
早在去年工信部组织召开的全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推进大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就谈到,面对我国数量巨大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组织零散资源、形成有效生产与服务能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改善民生、带动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前,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发展还不平衡,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有效支持供应链管理,难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董宝青表示,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来说,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不仅有利于加快物流运作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产业链协同效率,而且有助于促进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业与制造业间的协同联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据此,《意见》明确将提高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作为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意见》,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和电子等重点行业,将选择若干有影响力的主制造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物流的作业和管理水平。此外,发挥重点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发挥核心物流企业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以及推进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提升企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的题中之义。
标准规范体系亟待建立
物流信息化的标准问题一直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要加快研究和制定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编码、安全和管理标准,促进数据层、应用层和交换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衔接,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董宝青说。
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系统内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难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这最终将导致无效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成本和事故上升。
《意见》提出,“十二五”时期末,要致力于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形成,关键的基础性标准、重点行业应用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制定和宣贯成效显著。
在具体措施上,要急用先行,推进关键的基础性标准和重点专业、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宣贯。根据《意见》,推进汽车及零部件、食品、药品、纺织品、农资和农产品等重点行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数据层、应用层和交换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衔接。
智慧物流是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推动着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可以说,智慧物流将是信息化物流的下一站。董宝青表示,“我们要把数字物流、智慧物流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标志语。”
所谓智慧物流,是指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技术协会董事长戴定一表示,智能物流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一个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这个方向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水平仍然较低,自主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意见》因此提出,要支持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提高物流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水平。在装备制造、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烟草等具有高附加值或需重点监管的行业,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