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屏风”参数说明
包装: | 礼盒包装 | 产量: | 100/10天 |
“苏绣屏风”详细介绍
双面绣在宋代便已出现,但大多见于日用品,如经帙、手帕等,双面绣的艺术欣赏品却没有人见过,即使是在近代的苏绣史上也很少见。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市人民政府为挽救、继承、发展苏绣技艺采取了积极措施:1951年6月,苏州市文教局创办了刺绣技术学校,聘请作者及任慧娴、周巽先(两人与笔者均为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先生的学生,现为苏州刺绣研究所工艺师)等为师,传授苏绣技艺。1954年3月8日,苏州市文联成立了刺绣小组,集中苏绣名手刺绣苏绣艺术品,接着又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来苏州进行艺术指导。
这一切都为苏绣技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苏绣艺人的技艺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散套针法的推广运用,“使刺绣技艺达到了更高的境地”。(中国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局编<<中国刺绣工艺>>1958年6月)试绣和恢复双面绣的时机已经成熟。经笔者反复试验,终于在1954年用散套针法绣成了双面绣<<牡丹>>条幅。为使双面绣的技艺能及时地得重叠推广和发扬,笔者紧接着提出倡议并指导当时的青年李娥英(现为工艺美术家、苏州刺绣研究所副总工艺师)等人绣制成双面绣<<牡丹>>。于是,失传已久的双面绣又重新在苏绣的艺坛上大放异彩了。
这一切都为苏绣技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苏绣艺人的技艺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散套针法的推广运用,“使刺绣技艺达到了更高的境地”。(中国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局编<<中国刺绣工艺>>1958年6月)试绣和恢复双面绣的时机已经成熟。经笔者反复试验,终于在1954年用散套针法绣成了双面绣<<牡丹>>条幅。为使双面绣的技艺能及时地得重叠推广和发扬,笔者紧接着提出倡议并指导当时的青年李娥英(现为工艺美术家、苏州刺绣研究所副总工艺师)等人绣制成双面绣<<牡丹>>。于是,失传已久的双面绣又重新在苏绣的艺坛上大放异彩了。